_en_search_text
主导航
次导航
Photo (C) RMN-Grand Palais (MNAAG, Paris) / image RMN-GP
这些源自犍陀罗及印度的头像,广泛分布于中国西域的塔里木盆地绿洲地区。
这尊菩萨头像被高耸的长发髻环绕,具有“装饰性自然主义”的特点,头像上的宝冠由三枚圆柱形圆章组成,圆章边缘饰以珍珠,其中两个带有莲花图案,另一个则以花卉纹饰为主,令人联想到印度笈多风格光环的某些设计。雕像模具工艺传承自犍陀罗,通过模具可以添加发冠和饰品,以区分人物形象。然而,这些雕像最终仍需由手工完成。
头像面部特征符合犍陀罗艺术晚期的风格,这一时期的表现手法比早期更为精致。其面部呈近乎圆形的完美椭圆形,鼻梁更为清晰和棱角分明,眼球也更突出,而眉弓则显得更加柔和平缓。尽管嘴部受到侵蚀,仍保留了人物原型的特质,并带有令人着迷的微笑。这种新风格在中亚获得极大发展,相较于解剖学意义上的真实,更注重形式美感,以一种最富有表现力的方式塑造出理想化的菩萨面容。
这件作品来自新疆的托库孜萨莱佛寺——丝绸之路北线上的库车王国最重要的佛教建筑群。自公元1世纪起,佛教的传播者通过这些贸易路线,向塔里木盆地上的印欧民族传播信仰,同时带来了犍陀罗艺术。我们可以推测,这类菩萨头像可能是某组文化雕像的一部分,其中两尊菩萨位于佛像两侧——佛首已被发现,而三个基座的遗迹则为这种三位一体论提供了佐证。